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营养专家建议
     来源: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0-02-15 浏览次数:15次





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营养专家建议

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


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(简称新冠肺炎)流行,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。流行病学显示:人群普遍易感,中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。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机体免疫  力的基本保证,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,在防病、治病、促进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因此,防治“新冠肺炎”既要从扶正培元、健体强身的角度考量营养供给,又要从清热排毒、益气养阴的角度辨证施膳。
防控疫情人人有责,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根据当前的疫情特点,制定了新冠肺炎的中西医营养防治建议:



一、现代营养防治建议







1.饮食规律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,避免吃生冷肉类及蔬菜;

2.每天摄入新鲜优质高蛋白食物,包括肉(鱼、家禽、家畜等)、蛋、奶、豆类及其制品,共计100-150g/天,不吃野生动物;

3.每天摄入新鲜蔬菜水果,蔬菜600-800g/天,水果350-400g/天;

4.饮水,以温热白开水为主,每天饮水量1500-2000ml;

5.不暴饮暴食也不刻意减重,避免体重过轻,超重和肥胖的人群适当降低主食和高油脂饮食的摄入;

6.规律作息,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;

7.每天运动1小时,增强心肺功能,但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,不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运动;

8.平常饮食摄入较少或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,建议两餐间增加必要的商业化肠内营养制剂(特医食品)进行补充性摄入,400-600cal/天,可向各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进行咨询;

9.正确选择零食:坚果、酸奶、豆腐干、肉干、肉松、奶酪等;

10.科学合理选择营养素补充剂:乳清蛋白、复合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益生菌及深海鱼油等。







二、中医食疗养生保健建议







根据中医辨证,易感人群可分 9 种体质类型,新冠肺炎可分 4 期:初期寒湿郁肺、中期疫毒闭肺、重症期内闭外脱、恢复期脾肺气虚。运用中医辨证施治、食物四气五味、脏腑归经等理论和中医食疗方法,有助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效果,历代名医都主张食疗为先。











1.药食同源食材推荐:
(1)强身健体类:虫草花、灵芝、黄芪、党参、西洋参、太子参、石斛、枸杞、白术、山药等。
(2)健脾化湿类:可采用山药、茯苓、白扁豆、芡实、莲子、赤小豆、藿香、薏苡仁等。
(3)清热解毒类:金银花、蒲公英、牛蒡子、甘草、板蓝根、土茯苓、胖大海、绿豆等。
(4)益气健脾、养阴润肺:党参、陈皮、麦冬、白术、黄芪、百合、杏仁、红景天等。

 





2.以下食疗方建议,可供参考:









(1)红糖姜茶红糖20g,生姜4片,葱白3段,水适量。砂锅内加入生姜、葱白和水,上火煮开。后加入红糖再煮开即可。趁热喝下,可祛风寒、止呕吐。









(2)葱白粥《济生秘览》连须葱白20段,豆豉30g,粳米60g,加水煮成稀粥,趁热服用。用于感冒风寒无汗的轻症。









(3)大蒜茶大蒜2~3瓣、生姜3片,一小撮茶叶。加上红糖或3~5颗大枣一起煮水饮用。可提高免疫力,降低感冒发生。









(4)党参黄芪粥《圣济总录》:党参15克,黄芪15克,山药30克,粳米60克,同煮为稀粥,日服2次。用于体弱食少,面色萎白,脉虚弱人群。









(5)黄芪黑豆汤《医学从众录》:黄芪30克,黑豆60克,煎汤,喝汤吃豆,日服2次。用于气虚、乏力、自汗等症。









(6)益脾饼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白术30克,干姜6克,红枣250克,鸡内金粉5克,面粉500克,做薄饼,日服2~3次。用于纳食减少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,四肢不温等症。









3.中医运动及穴位保健:










(1)建议采取室内运动或空气流通的地方适量运动,以流通气血。可微动四肢,促进脾胃运化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五禽戏等。









(2)中医传统艾灸、穴位按摩有防病治病的作用:找准迎香穴、曲池穴、合谷穴、足三里穴、解溪穴五个穴位,用双手大拇指或中指指腹同时垂直按压穴位,或者可以用指尖刺压,每个穴位按压3-5分钟,每分钟按压15-20次。每次按压要使穴位有针刺一样的酸胀、发热的感觉。每天坚持按压一次,持续十五天以上,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防范外感疾病的作用。










4.情志调理
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注意舒畅情志,放松身心,培养乐观、快乐的情绪,要做到心神安宁,可增强抵抗力。